根据《通知》规定的进度,10月底前,申请报告已全部报送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
与此同时,项目部人员认真负责,克服了人员少、工期紧、任务重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严格把关,狠抓措施执行,切实加强电站建设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最终在与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一次并网发电,同时额敏三期的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工艺是继额敏一期、二期后的又一次跨越式的进步,监理单位和当地政府均对此项目给予高度赞扬和一致好评。额敏三期光伏项目位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塔城地区额敏县第九师170团莫合台,该项目自2015年6月1日正式开工建设,建设规模为20MWp,是继额敏风阳一期、二期之后的第三期光伏发电项目,在整个项目的施工建设过程中,该公司领导经常深入现场检查指导工作,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华北分公司领导更是亲临现场召开项目协调会,推进工程项目进度。
11月15日16时25分,华北分公司内蒙古新能源公司额敏三期20MWp光伏发电项目成功并网发电,标志着额敏光伏电站装机容量达到80MW,成为新疆自治区内较大型的光伏电站。项目投产后,不仅为新疆地区提供了电力保障,而且对国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电源结构、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详评为综合打分评审,由专家组对各通过初评的项目打分,按分数由高到低进行排序,提出100万千瓦左右的项目作为示范项目推荐名单。专家组成员及有关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评优纪律和规定,不得向任何利益相关方透露和评审有关的所有内容。在监督组的监督下,各示范项目申报文件原则上不得补充申报相关材料文件,如有必要须经评审指导组同意。
严格初评详评两阶段水电总院副院长易跃春向记者介绍,此次示范项目评审,水电总院牵头,并联合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及国家太阳能热发电产业联盟共同进行。梁志鹏表示,十三五初步规划的目标是到2020年达到1000万千瓦的光热发电装机目标,如果本轮示范项目不能奠定一个大规模产业化的基础,后续规划是没法进行的。在所有的新能源当中,太阳能光伏行业的发展最为迅速,截至2012年底,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达到31GW,累计达到98.5GW,在政策的驱动下,这种增长的波动幅度很大。
而政府出于就业等各种考虑对这些上市公司进行救助,大部分的补贴被用来偿还债务和支付利息,因此研发支出并没有同比例地增加,虽然每年样本企业的数量都在变动,但从图1左侧和右侧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平均意义上的政府补贴与企业的研发支出都与总的补贴和研发支出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和变化规律。直接补贴可以减轻企业研发的融资约束,而间接补贴如税收支持能降低企业R&D活动的边际成本,而且这种补贴给予企业选择如何进行研发投资项目的权利,是一种市场导向的反应,间接补贴更易于操作并且可以减少游说家和政客的影响,有利于利用市场机制来挑选好的项目。另外,企业进行研发决策时会考虑政府的研发补贴政策,政府对研发活动的直接补贴减弱了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如果企业的研发活动在面临现金流的约束时,原有的研发计划就可能被搁置。技术和知识具有公共物品的溢出特性,如果市场能运行良好,技术创新的收益能被从事R&D活动的经济主体全部获得,那么有关研发投资的决策就可以完全交给企业家、企业以及金融市场来完成;但由于技术创新具有正的外部性,这种正向溢出效应使得技术创新的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之间存在一个模子。
考虑到政府补贴政策实施可能存在样本选择的问题,这里采用了Heckman的样本选择模型,第一步从政府R&D补贴的选择模型中估计出反映样本选择偏差的逆米尔斯比率IMR(InverseMi11'sRatio),在第二步的回归模型中加入IMR来控制样本选择偏差,IMR的回归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样本选择的问题的确产生了影响。从数值上来看,企业研发投资对政府研发补贴的弹性为0.297,即政府的研发补贴上升一个百分点,平均而言企业的研发支出将会增加0.297个百分点,较低的政府研发补贴占比和较低的研发补贴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企业的研发投入水平较低。
对于企业研发投资的数据,存在同样的问题,CCER数据库中的开发支出科目中数据基本为零,考虑到大部分的企业在其年度财务报表的管理费用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的明细科目下对企业的研发支出进行了披露,因此本文收集了这两个科目下的数据作为公司研发支出的数据。朱平芳和徐伟民以上海市政府的科技激励政策为案例,通过面板数据的估计,得出直接拨款资助与税收减免政策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作用的结论。MarcusandHoward研究了日本和韩国的产业政策,认为并没有证据表明有选择性的R&D补贴活动对全国或产业的生产率产生显著影响。这可能是由于企业的负债越多,越难从外部融资来支持企业的研发活动,所以企业进行研发的可能性也越低。
总的研发支出在2008年出现了下降,2008年样本企业总的研发支出下降到26684.19万元,之后又慢慢上升,虽然研发支出在增加,但是从整个行业来看,研发的强度(以研发支出主营业务收入来衡量)并不高,2007-2011年整个行业的研发强度分别为0.85%、0.28%、0.83%、1.05%、1.32%,研发强度的基本趋势是上升的,但是2008年的研发强度出现了很大的下降,从数据上来看,2008年与2007年的主营业务收入相比增长了18.6%,但是2008年的研发支出从2007年的67102.42万元下降至2008年的26684.19万元,下降了60.2%,所以2008年研发强度的下降主要是由于2008年研发支出的下降造成的,总的研发支出下降的原因可能是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使得企业对市场的前景并不看好,不敢在研发方面投入太多的资金,削减了公司的研发支出。这种重视开始于可再生能源和低碳化石燃料能源被研发成功的时候,这些技术在面对未来能源供给和环境问题时很可能起关键性的作用。一、国内外研究综述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表明:技术进步和知识积累是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研究与开发(R&D)则是技术和知识的主要源泉。另外,从表3中可以看出:在光伏行业,企业的最终控制人类型、企业的规模以及高管持股的比例对企业进行研发可能性大小的影响并不显著,而企业的杠杆对企业研发的可能性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即企业的负债占企业资产的比率越高,企业越倾向于不进行研发活动。
但是考虑到2007-2011年间,平均的研发补贴占企业平均的研发支出的比率在18.8%至62%之间,研发补贴是企业研发投资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政府直接的研发补贴对企业研发投资的激励作用并不是很强。混合回归时,企业研发支出对政府研发补贴的弹性为0.361并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考虑到企业的个体效应之后,弹性从0.361下降到0.297并且在1%的水平上依然显著,说明政府对企业的研发补贴从平均意义上看能激励企业进行研发投资,政府的研发补贴提高一个百分点,平均而言企业的研发投资提高0.297个百分点。
企业的无形资产存量也会对企业的研发决策产生影响,企业积累的无形资产越多,企业的研发的基础越好,则企业可能会倾向于研发投资。中国最大的太阳能企业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在2013年3月申请破产,光伏企业的大量破产引发了人们对光伏产业政策的质疑。
因此,研究政府的研发补贴对光伏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对于进一步认识政府补贴政策的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二、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本文选取了同花顺软件太阳能光伏概念股中所有的上市公司,并从CCER经济金融数据库中下载了这些公司2007-2011年的财务数据。从中国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自2006年开始生效,该法为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了税收优惠、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并安排资金来支持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技术研究,以降低可再生能源产品的生产成本。总而言之,光伏行业的研发补贴政策并没有很好地引导光伏企业进行研发投资,行业整体的创新能力不足。综上考虑,为了研究政府的研发补贴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现从两个方面对政府研发补贴政策进行研究:一个方面是研究政府的研发补贴对企业参与研发概率的影响;另一个方面是研发补贴对企业研发支出大小的影响。2007年后多晶硅价格的暴跌激发了各地对新能源产业的投资热情,在地方政府的税收、补贴以及土地等优惠措施和银行贷政策的支持下,中国太阳能光伏行业的产能发生了爆炸式增长。
从回归的结果来看,政府研发补贴对企业的研发投资的弹性较小,约为0.3,而从表2中可知,企业研发投资对数的平均值比企业所收到的补贴的对数的平均值还要低,说明政府研发补贴的激励作用非常有限,主要原因可能是采取了事前进行直接补贴的方式,对企业的研发投资产生了挤出作用。从表2中可以看出dumrd的均值为0.690392,dumrdsub的均值为0.854093,说明在样本企业中有69%的企业进行了研发投资,有85.4%的样本企业受到了政府的研发补贴,非国有企业的占比约为55.2%,高管人员持股的平均比例为3.94%,样本公司财务杠杆的均值约为43.3%。
虽然政府公共投入有助于解决研发活动中的市场失灵,但事前并不清楚政府公共资助是否是促进私人企业研发支出的有效方法。四、结论与建议考虑到政府的研发补贴具有激励效应和挤出效应,政府研发补贴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是不确定的,本文通过收集在沪深两市上市的国内光伏行业上市公司2007-2011年的微观数据,实证分析发现政府对光伏企业的研发活动进行补贴可以提高整个光伏行业企业参与研发投资的平均概率,政府对光伏行业企业研发活动的补贴平均来看能激励企业进行研发投资,即光伏行业政府的研发补贴对光伏企业的研发投资总体上具有激励作用而非替代作用,但这种激励作用非常有限。
表1 太阳能光伏行业上市公司补贴收入覆盖面分析图1左侧显示的是2007-2011年样本企业加总的总补贴金额和加总的研发补贴的金额以及非研发补贴的金额和加总的研发支出,从图中可以看出总补贴、非研发类的补贴和研发补贴的金额每年都在增加,非研发补贴与总补贴有相同的变化趋势,而研发补贴的增长相对于总补贴和非研发补贴来说,其变化比较平稳。虽然政府对企业研发投资的补贴方式有很多,例如直接补助、税收抵免以及所得税减免等,但主要分为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
供给严重过剩导致光伏组件价格持续下跌,仅2012年就从年初的0.9美元/瓦下跌至年底0.65美元瓦,企业利润被严重压缩,出现破产危机。面对私人研发投入的不足,政府需要运用公共政策来矫正这种不足,以达到社会最优的研发投入水平。本文在收集的样本公司中剔除了只有一年数据的样本,剔除了连续三年都被ST处理的公司-另外,子工收集了这些上市公司的年度财务报表附注中的营业外收入这一会计科目下的政府补助金额,根据补贴的来源和补贴的用途从政府补助明细中收集了政府对企业研发给予的补贴。从第一列可知,企业获得研发补贴与企业进行研发投资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正相关,即使在控制了企业规模、高管持股、企业现金流、企业财务杠杆等因素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仍然正相关,企业获得研发补贴对企业参与研发投资的概率有正向的影响。
2011年光伏企业频繁受到欧盟和美国的双反调查,它们对中国出口的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企业的销售出现问题,一些企业处于破产的边缘。表3中的第一列是没有加入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第二列是加入控制变量后的回归结果。
现行的政府补贴政策是否真正促进了新能源行业的健康发展?政府对新能源行业补贴存在的必要性在政府部门和学术界得到了普遍认同,例如奥巴马政府将其视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虽然已有的研究从市场失灵的角度分析了对新能源行业进行补贴的必要性,但目前对于新能源行业政府补贴政策的有效性还缺乏全面深入的研究,要想在这一问题上有进一步的认识,需要从微观层面上进行深入探讨。有关R&D政策的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一股热潮,而在能源领域方面的R&D政策也引起了重视。
这主要是由于那两年国内光伏行业产能迅速增加,而国内的需求较少,只能依赖出口,为了处理过剩的产能,各光伏企业之间竞争激烈,价格被压得非常低,虽然每年的销售量在增加,但是每单位产品的利润非常低,甚至出现亏损。从表1中可以看出光伏行业的上市公司补贴的覆盖面很高,从2007年的93.6%上升至2011年的100%,从2009年开始,在样本中所有的上市公司都受到了政府的补贴。
由于加入年度虚拟变量后与模型中的fina1contro1(企业最终控制人类型)构成了共线性,所以在回归中没有控制时间效应。2012年中国多晶硅的产能为15.8万MT,产量为6.9万MT,分别占全球的43%和32%,光伏组件产能为37GW,产量为22GW,占全球的54%。表2显示的是上述两个模型中变量的描述性统计数据。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公布的政府补助中包括政府给企业的技改补助、专利补助、科技经费、贴息补助、税收返还、各种扶持基金和专项基金等。
如何有效地利用政府补贴从而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考虑:首先,提高研发补贴在总补贴中的比重,在总补贴金额不变的情况下,提高研发补贴的比重可以将更多的资金用来支持企业的研发活动;其次,改变政府进行补贴的方式,应该加强研发补贴的事后监管,逐渐改变以直接补贴为主的补贴形式,更多地转向使用税收等间接补贴的方式,提高政府研发补贴的使用效率,以更好地提高光伏行业的研发水平,降低光伏发电的单位成本,推动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参考已有的文献,设立如下模型来检验政府对企业研发投资的补贴政策对企业研发投资行为的影响。
而政府出于就业等各种考虑对这些上市公司进行救助,大部分的补贴被用来偿还债务和支付利息,因此研发支出并没有同比例地增加,虽然每年样本企业的数量都在变动,但从图1左侧和右侧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平均意义上的政府补贴与企业的研发支出都与总的补贴和研发支出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和变化规律。从表2中可以看出dumrd的均值为0.690392,dumrdsub的均值为0.854093,说明在样本企业中有69%的企业进行了研发投资,有85.4%的样本企业受到了政府的研发补贴,非国有企业的占比约为55.2%,高管人员持股的平均比例为3.94%,样本公司财务杠杆的均值约为43.3%。
在所有的新能源当中,太阳能光伏行业的发展最为迅速,截至2012年底,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达到31GW,累计达到98.5GW,在政策的驱动下,这种增长的波动幅度很大。本文在收集的样本公司中剔除了只有一年数据的样本,剔除了连续三年都被ST处理的公司-另外,子工收集了这些上市公司的年度财务报表附注中的营业外收入这一会计科目下的政府补助金额,根据补贴的来源和补贴的用途从政府补助明细中收集了政府对企业研发给予的补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